解题思路:(1)比较甲乙的溶解度变化趋势结合图中表格数据可以作出判断;
(2)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据此解答;
(3)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和相互转化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考虑.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在温度较低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小,结合图中的两条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甲表示的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2)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M点的意义为:t1℃时,K2CO3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
(3)A、由图示可知有不溶物的是硝酸钾,已经达到饱和,最少溶解了45.8g多,全部溶解的是碳酸钾溶液,全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所以A错误;
B、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还能再溶解,加入溶剂也变为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所以B答案正确;
C、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用升高温度的方法,这样就会把不溶解的硝酸钾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所以C错误;
D、根据有不溶物的是硝酸钾,已经达到饱和,最少溶解了45.8g多,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解度变为110g,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仍不饱和,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考点点评: 此题是对溶解度知识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利用溶解度的知识对溶液进行分析,并利用降温使溶质析出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