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
1个回答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生平事迹考辨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的生平事迹,前人多有考订,然而由于文献记载常有抵牾,至今仍然无法搞清楚.最近因为工作的需要,翻阅了大量的有关孔子生平事迹的书籍,将这些材料进行整理研究,写成《孔子生平事迹考辨》一文,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孔子,特别是弄清孔子思想发展的线索及春秋后期的社会文化对孔子思想的影响等问题,或许还有一定的价值.故把它公诸于众,以就正于方家.

孔子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一、青少年时代(34岁以前)努力求学;二、避难从教( 35--51岁),学成以后鲁国内乱,避乱到齐,回国后鲁国又政局动荡,只好从事教育;三、仕鲁( >5l--55岁),到鲁定公九年,孔子从政五年,先后任中部宰.司空、大司寇;终因“堕三都”与鲁国执政者季氏矛盾不可调和而弃官离鲁;四、“周游列国”以求仕,( 55—68岁)历经卫、陈、曹、宋、郑、蔡等国,凡十四年,但终不被重用又回到鲁国;五、晚年( 68--73岁),鲁终不用孔子,孔子以“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从事教学和整理古代文献.为保存和传播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就按这五个阶段,分别考辨之.

一、努力求学的青少年时代(公元前551--前 518年)

孔子出生没落贵族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多能鄙事”,但受到良好的母教,青少年时代努力求学,“三十而立”左右即开始收徒讲学,从事教育工作.

l.世系:《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佰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此段记载简略.《毛诗正义》卷二十之三《商颂·那》孔颖达《疏》引《世本》:“宋泯公生弗甫何;弗甫何生宋父;宋父生正考甫;正考甫生孔父嘉,为宋司马华督杀之而绝其世;其子木金父降为士;木金父生祁父生防叔,为华氏所逼,奔鲁为防大夫,故曰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仲尼.”(《十三经注流》(上)第 620页)《孔子家语》记载与《世本》大体相同,只是祁父作睾夷.清人崔述《洙泗考信录》对《家语》关于孔子世系的记载表示怀疑.他说;“余按鄹叔以前,见于《春秋传》者仅弗父何、正考父、孔父嘉三世,见于《史记世家》者仅防叔、伯夏二世;此外皆不见于传记.《史记》之言余犹不敢尽信,况《史记》之所不言者乎!且孔父嘉为华督所杀其子避祸奔鲁,可也;防叔,其曾孙也,其世当在宋襄、成间,于时华氏稍衰,初无构乱之事,防叔安得避华氏之祸而奔鲁乎!《家语》一书本后人所伪撰,……而世不察,以为孔氏遗书,亦已惑矣!(崔东壁遗书第 264--26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崔述之说,可谓一家之言,而《家语》据《世本》,不能说均不可信.《世本》一书对于记载古代世系是比较可信的,两汉学者多所称引.以至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说:“凡言姓氏者,皆本《世本》.”

清人邱庆善、黎定攀编辑的《孔门实纪》(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年 ]养真园藏板)第二卷《孔子世家》,叙黄帝为孔子第一世祖,至孔子凡四十八世.清末陈敬基辑《至圣先师世系考》(宣统元年 [1909年]石印本),广泛搜集有关孔子世系的材料,由黄帝元妃螺祖生玄器起,叙至孔子,而以孔子为第一世,直至第七十六世孔令贻为止.这两部书也可作为参考.

关于孔子的姓氏.据《家语》,孔子的远祖宋国第一个国君微子启,是殷帝乙的长于商纣王的庶兄.而商的祖先是契,契因助禹治水有功而被舜封于商,赐姓子.这样说来,孔子本姓子.到孔父嘉以后,其子孙才“以孔为氏”秦汉以后姓氏不分,才说孔姓孔.

2.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名纥,字叔梁,为陬大夫公邑宰,又称陬人纥.据《左传·襄公十年》:“晋敬偃、士匄请伐逼阳,而封向戌焉.……丙寅(九日)围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投.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悬门发,陬人纥抉之.(“抉,同撅,揭也,高举也.谓以手举悬门不使下”.)以出门者(使进攻入城之士卒得出.)”由此可见叔梁臂力之大,是个十分勇猛的武士.又《左传·襄公十七年》 :“高厚围臧纥于防.”师自阳关逆臧,至于松.鄹叔纥、臧畴、臧贾帅甲三百,宵犯齐师,送之而复”.叔纥即叔梁纥,他曾在与齐国的战斗中率领三百甲士把被包围在防地的臧纥送到旅松.这也反映叔梁纥作战勇敢和机智.

3.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家语·本姓解》:“叔梁纥娶于鲁之施氏,生女九人,无男.其妾生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颜氏.颜父问三女(云云),二女莫对;征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遂以妻之.”此记载崔述表示怀疑.《洙泗考信录》有《辨颜父商婿之说》.崔述的怀疑未免过头,他连颜征在的名字也主张“缺之以昭慎重”.这是大可不必的.

4.关于“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有同志据此而说孔子是私生子,我曾作《关于孔子生身问题辨析》(载《历史教学》1985年6期)专门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