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作文的三要点及三毛病
供料议论文中常见的毛病主要表现在审题、说理、用材等三个方面.
审题上的毛病.供料议论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由此及彼”,即根据材料生发开去,进行议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将材料思辨清楚,准确地把握所供材料的内蕴.但是有不少学生在审察材料上出现毛病.这方面的毛病主要有两种现象.一是阅读材料时缺乏耐心,浅尝辄止.如有这样一则材料:“黑格尔说过一句很平常而又很深刻的话:假如一只手从人的身上割下来,名虽可以叫作手,实已不是手了.”可有人分析成“这只手失去了生命力,就不能称其为手”.就这句话来说,不能说错,但它没有说准确,说深刻.从表面上看,仿佛言尽其意;但从实质上看,即从哲学道理上看,这样的分析说理未点到问题的本质:事物的联系性.第二种现象是不善于整体认识、总体把握材料的含义.如1995年高考作文,相当多的考生没有抓住寓言诗《鸟的评说》的总体含义——必须全面地辨证地对待他人和自己,而是从局部扯开去,将话题引到“要追求心灵美”、“要不畏艰难”等方面,结果中心论点搞歪了,全盘皆输.分析材料,尤其是分析多则材料,切忌挂一漏万、以偏概全.
说理上的毛病.有一些学生写供料议论文,常常要犯就事论事的毛病:仅仅说材料是怎样的,拘囿于材料,老是在材料里兜圈子.如有一年高考题是“读《画蛋》有感”,有一部分考生先将原故事复述一遍,然后评说达·芬奇是个好学生,能听老师的话,坚持画蛋,终于取得成功.如此而已.殊不知,材料仅仅是立论的根据,是立论的出发点.在说理的过程中,所供材料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特殊的东西,而是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更为普遍的道理.因此,说理时既要扣紧材料,又不能局限于材料.也就是说,既不能离开材料任意发挥,又不能就材料论材料,要善于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并据此伸展开去,联系实际,发挥议论.
用材上的毛病.一般说来有三种现象.一是不用材料,有的甚至通篇只字不提材料,或者只是在作文开头用“读了这则材料”等语指代一下后就再也不提及材料了.这是不行的.命题作文的依据是文题,供料议论文的依据则是材料,材料是议论的出发点,怎么能不引述材料呢?二是开篇不引述材料,而在展开议论后才引述,甚至一直写到文章的后半部才提到材料.这也是错误的.这是把材料作为论证的一则论据来使用了,就将材料的性质改变了.材料是议论的出发点,而不是论证过程中的论据.因此,写供料议论文,必须要引述材料,而且是在开篇引述材料.三是机械重复材料.如果用大量的笔墨,几近一字不漏地重复材料,势必要占去大量篇幅,文章显得臃肿累赘.要知道,材料仅仅是议论的出发点,引述时语言必须要简洁,要根据论述中心的需要撷取突破口和切入点,有所取舍地引述.
当然,在供料议论文的写作中,学生还会出现其他一些毛病,但以上所谈及的当是最常见的.凡事都有个规律,只要掌握了规律便游刃有余.只要我们认识清楚供料议论文的特点,平时加强训练,我们就能克服这样那样的毛病,写好供料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