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要快速产生大量的气体,使A装置内气压增大,依次分析下面四个选项,根据物质间的反应特征判断.
A、铜块和稀硫酸不能反应,不能使A瓶中的压强增大,不能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故此项错误.
B、木炭粉和稀盐酸不能反应,不能使A瓶中的压强增大,不能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故此项错误.
C、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快速释放出氧气,增加气压,使B瓶导管口产生“喷泉”,所以可以是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故此项正确.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不能使B瓶导管口产生“喷泉”,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