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wei xue),wei是二声调的
为学>是清代彭端淑所作的一篇文章,主要是说人的成功在于努力,而不是在于聪愚.
作者彭端淑,创作年代清,作品出处《白鹤堂文集》,文学体裁杂文,作品别名《为学一首示子侄》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去做,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难易之别吗?只要肯去去学,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我天资昏昧,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不及别人.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天资敏捷,超过别人.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够了.” 富和尚说:“我数年来都想雇船沿江东下,还没去成.你凭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而穷和尚却到了.人要立志,难道反而不如四川边境上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天资聪明虽然可以倚仗却也是不可以倚仗的;自己倚仗着聪明与敏锐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就是自己毁了自己.昏昧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昏昧平庸所限制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的努力学成的.
为学:做学问.
乎:
之:代词,代指天下事.
之: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代词,它,指知识.
恃:凭借,倚仗.
旦旦:天天.
亦:也.
则:那么.
者:……的事情.
蜀:四川.
之:助词,的.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
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于:对.
欲:想要,要.
之:到…去,往,到.
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子:你.
何:怎么样?这是商量语气.
恃:凭借,倚仗,依靠.
往:去.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足:足够..
数年:几年.
买舟:雇船.
下:顺流而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自:从.
还:回来.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惭色:惭愧的神色.色:神色,脸色.
去:距离.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至:到达.
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顾:还,反而.
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鄙:边境.
犹: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