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文必须了解古汉语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兼词”就是一种. 所谓兼词,就是一个单音节词由两个字快读而合成,同时兼有两种词性,常见的有“诸”、“盍”、“叵”、“耳”等. 【诸】用在句中,有时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于”是介词.例如: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一一把土石投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②穆公访诸蹇叔.(《殽之战》)—一秦穆公就这件事向蹇叔征求意见. 以上两例中的“诸”都是“之于”的合音,例句①中的“之”代“土石”,“于”作介词“到”讲;例句②的“之”代秦师袭郑这件事,“于”是介词,作“向”讲. 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疑问语气词.例如: ③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王曾把爱好音乐的事告诉给庄子,有这回事吗?” ④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昭公八年》)——“听说高强要用兵攻打你,你听到这件事了吗?”” 上面两句中的“诸”都在句末,肯定是“之乎”的合音,“之”代前半句所说的事,“乎”是疑问浯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 【盍】“盍”(hé)是“何不”的合音,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作“为什么”、“怎么”讲;“不”是否定副词.例如: ①“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为什么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 ②“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 (《史记·楚世家》)——伍奢有两个儿子,不杀掉的话,就要成为楚国的祸患,为什么不用免他父亲罪的办法召唤他们来?” 要注意的是,“盍”后面如果紧跟“不”字,则“盍”相当于“何”,就不是合音词了.如:“盍不出从乎?”(《管子·戒篇》)”——“为什么不跟着出去呢?” 【叵】“叵”(pǒ)是“不可”的合音词,表示否定,多用于贬义.例如: ①“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新唐书·尹情传》)一—“我学生很多,尹子不可推测啊!” ②居心叵测.(成语)——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叵”:—般用在“测”字前,“叵测”即不可推测.早期白话中还有“叵耐”一词,意为“不可容忍”.如“叵耐这厮无礼”等. 【耳】“耳”是“而已”的合音词,意为“罢了”,表限制语气.例如: ①“盖向来不过笼络耳.”(《谭嗣同》)——原来他一向不过是笼络(慰帅)罢了.” ②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采草药》)——八月茎叶还没有枯死,采药的人容易辨认罢了. 要注意,“耳”还可表肯定语气,可不译.如: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察今》)——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 【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 ④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面.) ⑤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要注意,“焉”除兼词以外,还有比较复杂意义和用法.
最新问答: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请问涉及到 一种反应中 氧化剂被还原 另一种物质既有氧化又有还原的方程式该怎么配平?如高锰酸钾与双氧水的 物理研究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模型法”等研究方法,下面用到“等效替代法”的是( ) This jacket ______me big的比较级是什么啊请回应 朗读、说话都要注意语气,请选出下面语气最重的一句.A.你不能迟到.B.你怎么能迟到?C.你迟到了,不好.D.请你不要迟到 计算与化简 2 (m+1)的平方-4(m+1)(m-1)+3(m-1)的平方 某工程,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30天完成.根据算式,写出相应的问题3分之2除以(20分之1加30分之1)求的是 你还会等我吗 作文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离不开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学习哲学.这是因 1吨70克大度纸大约有多少令 you play the CDs a little ______(loud) 38分贝是什么概念? 阅读理解A characteristic of American culture that has become alm 某班有50名同学报名参加甲、乙两种课外兴趣小组,参加甲种的有30人,参加乙种的有33人, 38的英文怎么拼 关于光学现象的问题(看到有人问,但没有找到答案) 广场上人山人海.(改为夸张句)怎么改 2[2/7]的分数单位是______,去掉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结果是1. 性感女神的英语怎么写? 精子卵子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到底是由纺锤丝还是星射线构成的?
相关问答: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