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根据图象中纵横坐标的含义,利用点、线来分析一个量随另外一个量的变化,若变化趋势与图象中变化趋势不一致,即为正确答案.
A、0.1mol•L-1NaOH溶液的pH为13,用0.1mol•L-1盐酸滴定恰好中和时pH为7,因浓度相同,则体积相同,但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很大,故A错误;
B、因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后升温K逆减小,而K正增大,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正确;
C、虽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图象中曲线斜率变大,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速率不在变化,故C错误;
D、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图象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中和滴定.
考点点评: 本题以图象与中和滴定、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考查学生,这些知识点是新课程改革考查的重点,明确考点“形变神不变”,做到善于抓规律、编网络来掌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