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在古文中的意思,病在古文中的意思,槁在古文中的意思,契在古文中的意思
1个回答

惑huò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惑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五笔86:AKGN 五笔98:AKGN 仓颉:IMP

笔顺编号:125115344544 四角号码:5333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0D1

基本字义

1. 心疑不定,不明白对还是不对:疑~.困~.惶~.智者不~.

2. 使迷乱:迷~.~乱.~人耳目.蛊~人心.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心,惑声.本义:疑惑,分辨不清)

2. 同本义 [be perplexed;be puzzled;be bewildered]

内惑于郑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为奴婢所惑.——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惑眩(迷乱;混乱);惑疾(迷乱之病);惑变(迷乱变化);惑易(精神失常);惑志(疑心);惑误 (使人疑而误之)

4. 迷惑,使…辨不清 [puzzle;delude;confuse;mislead]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 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以惑愚瞽.——明· 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惑动(迷惑动摇);惑主(迷惑君主);惑术(迷惑人心之术);惑惑(迷惑);惑众(迷惑众人);造谣惑众;妖言惑众;惑世

6. 迷恋 [indulge in].如:惑妄(迷于邪说);惑溺(沉迷)

7. 迷失 [lose]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惑失道.后大将军.——《汉书》

〈形〉

1. 糊涂,令人不解 [muddle-headed]

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传道受业解惑.——唐· 韩愈《师说》

孰能无惑.

幽暗昏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惑实(糊涂);惑人(昏庸糊涂的人);惑主(昏君);惑突(糊涂,疑惑)

常用词组

1. 惑乱 huòluàn

[delude;entice] 迷惑扰乱

惑乱民众

事到如今你还在惑乱弟兄们,休想

2. 惑然 huòrán

[puzzle;be bewildered] 困惑不解的样子

面对这一人事变动,我感到惑然

病bìng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病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疒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五笔86:UGMW 五笔98:UGMW 仓颉:KMOB

笔顺编号:4134112534 四角号码:001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5C5

基本字义

1.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症.~例.~痛.~情.~源.~愈.~变.~危.~逝.~榻.~残.

2. 缺点,错误:语~.通~.弊~.

3. 损害,祸害:祸国~民.

4. 不满,责备:诟~.

5. 烦躁,担忧:“郑人~之”.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2. 同本义 [be seriously ill]

病,疾加也.——《说文》

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

坎为心病.——《易·说卦》

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王充《论衡·订鬼》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

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庄子·达生》

3. 又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illness;sickness;disease]

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

性伤谓之病.——《荀子·正名》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史记·留侯世家》

5. 又如:病笃(病势沉重);病疽(毒疮类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扰);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6. 缺点,毛病,瑕疵 [fault;defect]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韩愈《原毁》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宗臣《报刘一丈书》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赘的字句);语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点);毛病(缺点);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

8. 疾苦,痛苦 [hardships;painful;sufferings]

长其孤,问其病.——《国语·吴语》

〈形〉

1. 困难,不利 [difficult]

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 秦.——《史记·商君列传》

2. 枯萎 [withere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又如:病树(即将枯死的树木);病叶(枯叶;黄叶);病草(枯萎变黄的草)

〈动〉

1. 生病 [fall ill]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王充《论衡·订鬼》

弥子瑕母病.——《韩非子·说难》

见一人病咽塞.——《三国志·方伎传》

2. 又如:孩子病了;病状(请病假的文状);病忘(患健忘的病症);病恹恹(久病慵懒的样子)

3. 担心,忧虑 [worry;be anxious]

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

4. 又如:病滞(犹郁滞);病俗(犹言忧民忧俗);病疚(愧悔不安)

5. 苦恼,困恼 [vex]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6. 又如:病涉(苦于涉水渡川)

7. 损害 [harm].如:病民(为害人民);病蛊(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

8. 疲累,倦困 [tire]

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病乏(困乏;因病惫乏);病喙(非常疲乏,呼吸困难)

槁gǎo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槁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木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五笔86:SYMK 五笔98:SYMK 仓颉:DYRB

笔顺编号:12344125125251 四角号码:409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9C1

基本字义

1. 枯干:~木.枯~.~悴.~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2. 古同“藁”,草.

详细字义

〈形〉

1. (形声.从木,高声.本义:草木枯干)

2. 同本义 [withered]

槀,木枯也.——《说文》

离为科上槁.——《易·说卦传》

形固可使如槁木.——《庄子·齐物论》

虽有槁暴.——《荀子·劝学》

草木摇落,时槁悴兮.——《楚辞·九叹·远逝》

则苗槁矣.——《孟子·梁惠王上》

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荀子·王霸》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索隐:“干叶也.”

3. 又如:槁干(枯干.引申为贫穷);槁腐(枯朽);槁败(干枯衰败);槁落(枯落);败槁布地;槁箨(干枯的笋壳);槁枲(干枯的麻秆)

4. 羸瘦;憔悴 [dry]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庄子·列御寇》

5. 又如:槁面(憔悴衰老的面容);槁颈(羸瘦的样子);槁悴(枯萎;憔悴);槁瘠(枯瘦)

〈动〉

1. 死亡 [die]

文山负其马,立槁,至今马冢尚在.——明· 高攀龙《三时记》

2. 又如:槁死(枯死;困死);槁丧(灭亡)

3. 通“考”( kǎo).击 [hit;strike;beat]

颎如槁石火.——潘岳《河阳县诗》

4. 通“犒”( kào).以酒肉等饮食慰劳 [express regards to]

〈名〉

1. 通“篙”( gāo).撑船的竿 [punt-pole]

槁工楫师,选 自闽禺.——左思《吴都赋》

常用词组

1. 槁枯 gǎokū

[withered] 干枯死亡

2. 槁木 gǎomù

[dead tree] 已经死亡干枯的树木,形容毫无生气

心如槁木

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五代蜀· 贯休《山居诗》

3. 槁木死灰 gǎomù-sǐhuī

[be utterly destitute of passions and desires as rotten wood and dead ashes] 槁枯的朽木与陈久的冷灰,比喻心灰意懒,情绪极度低落,毫无生趣

那守节之妇,心如槁木死灰.——《恨海》

4. 槁暴 gāopù

[shrivelled;dried;wizened] 指风吹日晒而干枯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契qì qiè xiè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契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契 qì

部首笔画

部首:大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五笔86:DHVD 五笔98:DHVD 仓颉:QHK

笔顺编号:111253134 四角号码:578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951

基本字义

1. 证券,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约.~据.房~.

2. 相合,相投:相~.~合.默~.~友.~分(fèn )(投合无间的情分).~厚.

3. 用刀雕刻:~刻.~舟求剑.

4. 〔~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

5. 刻的文字,近代称甲骨文:书~.~文(甲骨文).

详细字义

〈名〉

1. 又如:契卷(互相约束的证据);契印(骑缝印.预备分离后对证用);契箭(作符契用的箭);契面银(回赎或悔约时,按照契约规定须付出的费用);立契为凭

2. 古代在龟甲、兽骨上灼刻文字和灼刻文字用的刀具,皆称契 [chisel]

3. 刻龟甲的凿子

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周礼》

4. 又如:契文

5. 泛指雕凿用具

如室斯构而去其凿契,如水斯积而决其堤防.——晋· 干宝《晋纪总论》

6. 感情志趣投合的朋友 [intimate friend]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陶潜《桃花源诗》

7. 又如:契交(契士.情投意合的朋友);契旧(老朋友);契好(契交);契弟(结拜兄弟);契己(犹知己)

8. 友谊,情义 [friendship].如:契厚(交情深厚);契密(密切;亲密);契分(交谊,情分);契重(友情深厚);契谊(交情,友谊);契义(友谊,情分)

〈动〉

1. 通“栔”.用刀刻 [engrave;sculpture;carve]

栔,刻也.——《说文》

契,绝也.——《尔雅》.注:“今江东呼刻断物为契断.”

爰契我龟.——《诗·大雅·緜》.传:“契,开也.”笺:“契灼其龟.”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遂契其舟.——《吕氏春秋·察今》

2. 又

从其所契者.

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后汉书·张衡传》

契臂(刻臂沥血);契令(古代管理刻印书籍的官吏);契领(断颈)

3. 投合 [get along well].如:契分(亲密投合的情分);契重(器重;投合尊重);契切(投契,意气相投);契心(心意投合;称心)

4. 合,符合 [concide].如:契寝绳(比喻行为符合准则);契会(符合;相通)

5. 另见 xiè

常用词组

1. 契丹 Qìdān

[Khitan] 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四至五世纪时在今辽河上游游牧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 契父 qìfù

[adopted father] 拜认的父亲,干爹

3. 契诃夫 Qìhēfū

[Chekhov,Anton] (1860.1.29—1904.7.1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被视为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以语言精炼、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其作品在他逝世40年后,编成《契诃夫著作与书信全集》共20卷出版

4. 契合 qìhé

(1) [agree;get along]∶投合,意气相投

君臣契合

(2) [in keeping with]∶符合

扮演屈原的那个演员,无论是表情还是服装都很契合屈原的身分

(3) [form an alliance;ally]∶结盟;结拜

你与我父亲契合.——《元朝秘史》

5. 契机 qìjī

[turning point] 机会,转折变化的机缘

6. 契据 qìjù

[deed] 契约、字据等

7. 契阔 qìkuò

[state of mind after a long period of being apart] 久别的情怀

死生契阔.——《诗·邶风·击鼓》

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后汉书·范冉传》

8. 契友 qìyǒu

[close friend] 情投意合的朋友

9. 契约 qìyuē

[contract;agreement] 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 qiè

基本字义

1. 古同“锲”,用刀子刻.

契 xiè

基本字义

1. 古人名,中国商朝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

详细字义

〈名〉

1. 通“楔”.楔子 [wedge]

从批契系(或作“继”)腰曳之.——《齐民要术》

2. 人名[Xie,a person's name].殷代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

3. 另见 q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