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像距.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提起会聚,光屏要向凸透镜靠近,才能在光屏上接到清晰的像.
(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实验还缺少刻度尺.
(2)蜡烛调整到距凸透镜光心18cm的地方,移动光屏得到了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u=2f=18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9cm.
(3)老花镜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像会成在光屏的前面,所以光屏向靠近凸透镜,才能接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刻度尺;(2)倒立;9;(3)靠近.
点评:
本题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考点点评: (1)物距等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利用这点求凸透镜的焦距是常用的方法.
(2)正确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窄,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平行光会聚成点,发散的光线变为平行光或发散小一些的光线.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宽,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平行光线变得发散,发散的光线变得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