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字怎样区分表顺承还是表递进?
1个回答

以我的经验,递进有明显的先后关系,顺承没有.下面给了一堆例子,自己努力悟道吧~O_O

(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2)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干严谴而不悔.――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3)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才”.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乡(通“向”)为身死而不受——《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万钟则不辩(通“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4)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荆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5)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6)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8) 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

自公(袁可立)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