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搜来的,希望能帮到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首借砧声以抒游子情怀的诗作.在众多以“闻砧”为题材的诗中,这种借砧声抒游子情怀的诗并不多见. 砧声的特点在于“哀”而“切”.每当萧萦之秋,月明之夜,一声声砧杵,刺破寒空,无不给人以凄楚苍凉之感.可是为了突出砧声之哀,诗人却不从正面着手,而是先用两个人们熟知的哀音作为比较:“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杜鹃的声音算得哀了,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云:“蜀国曾闻杜鹃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即杜鹃,鸣声凄切,似“不如归去”,最易引起羁旅愁思.然而它与砧声相比,诗人却说它“不哀”.断猿,指断肠之猿.《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又《荆州记》引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亦有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登高》)“听猿实下三声泪.”(《秋兴八首》)猿声之哀,一至于此.可是这里却说它“不切”.其实不是真的“不哀”“不切”,这是为了烘托砧声. 铺垫已足,诗人便纵笔描写砧声.这时诗中主人公远游他乡,月下徘徊之际,忽然阵阵砧声,传入他的耳畔.他不由一惊:“月下谁家砧?”这声音好凄苦:“一声肠一绝.”本来杜鹃声、猿声皆令人肠断,然而对一个经常涉水登山的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无动于衷,唯有这月下砧声,才能撩拨他心中的哀弦.于是下文转入自我愁思的抒发. “杵声”以下四句,重在写自我的主观感受.所谓“客”和“游子”,都是指诗中人物.孟郊以写《游子吟》著称,他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他还有一首《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也写得情真意切.这里既言“客”,又言“游子”,是一再强调作客他乡之意.是的,“杵声不为客”,它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捣衣妇并非专为惹动游子愁思才挥动捣衣棒.尽管砧声无意,而闻之者却有心:“客闻发自白.”听了砧声,头发不禁为之愁白.古代妇女捣衣,有的是为了寄给征人,故唐代陈玉兰《寄夫》诗云:“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此云:“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是代捣衣妇设想,意为她此时捣衣,并非为了寄给游子,而是想让他听到砧声,惹起乡思,速速归来.语直而纡,感情深挚.上两句分明说“杵声不为客”,而这里实际是说杵声专为游子而发即“为客”,语言似相互矛盾.其实这是反复言之,上两句从游子角度着眼,下两句从对面(思妇)写来,多层次、多侧面地描述了砧声之苦. 这首五古不雕章琢句,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倾诉胸中的感情.同是咏砧,同是写游子,但作者能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写得真挚感人.诚如苏轼《读孟东野诗》所说:“诗从肺腑出,出輙愁肺腑.”
最新问答: 原核微生物的膜系有A、单分子层B、双分子层C、单、双分子混合层D、零层ABC问一上,单双分子混合层是什么原核生物? 写一篇英语作文,标题是我的变化多么的大!help me 水平不要太高,一般水平,要有中文翻译! 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的游船上坐着游客,以—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这里可以答湖面吗? 换个角度看人生的排比句,急, 大学的英文怎么读记 鉴真东渡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 数学几何几何几何难题,难啊难啊难, 从地理角度分析中东地区长期战乱的主要原因(一句话就够) 今天下午的会议5点结束的英文翻译 实验室有下列仪器和高锰酸钾、氯酸钾、石灰石、二氧化锰、稀盐酸五种药品及木块、火柴等实验用品.某同学想利用这些仪器和药品制 正弦定理证明中“锐角△ABC中,设BC=a,AC=b,AB=c.作CH⊥AB垂足为点H C 正方形的边长缩短到原来的二分之一以后,它的面积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江南春整首诗的意思千里莺啼绿映红 15-18题请帮助回答, CO,CO2与NaOH反应后提出NaOH固体 翻译:今天报纸上没有什么新东西 九分之五加七分之四等于? because这个单词怎么记住 解方程:1/2减X=2/5 3/4除于X=12.. 下面各组物质中,化学性质不相似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