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团”要从“基团论”说起:
“基团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中若干原子不变的组合,而在化学反应中可以被其他等当量的简单物质取代.”
拉瓦锡在1790年左右,提出有机基团论,认为基团由一群元素结合在一起,作用象单个元素,它可以单独存在.
基团论和类型论
基团论和类型论的主要提出者是法国化学家杜马(J.B.A.Dumas,1800~1884).
基团论试图在一系列化合物分子中寻找相同的部分,表现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按照分子组成基团论的观点,基是稳定的,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它相当于组成成分中的元素的原子,并且可以被其他元素所取代.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on Liebig,1803~1873)给基团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基团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中若干原子不变的组合,而在化学反应中可以被其他等当量的简单物质取代.”他的定义使当量大部分用于研究无机化合物中元素互相化合时量的关系,扩展到有机化合物中元素互相化合也存在当量关系.
杜马在提出基团论以后,又在1839年提出了取代学说.他指出三氯醋酸CCl3COOH是醋酸分子CH3COOH中的CH3基上的三个氢原子被三个氯原子取代后的生成物.他说:“我仔细研究氯对各种物质的作用,使我建立了以下规则,(1)含氢的化合物在经受氯、溴、碘和氧等脱氢作用时,每失去一个氢原子,就获得一个氯、溴、碘原子或1/2个氧原子;(2)如果这个化合物含有水,水失去的氢不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