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1、甲图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
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线粒体基质,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线粒体内膜,④表示光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膜,⑤表示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A表示丙酮酸,B表示[H],C表示ADP+Pi,D表示ATP和[H].
2、乙图表示在不同的温度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而呼吸作用强度在35℃最大,所以从图中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不同.
I.(1)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丛芽生根时新配制的培养基与诱导丛芽增殖的培养基相比,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Ms培养基成分用量减半(少)和NAA含量增加,可采用抗原-抗体结合的方法检测病毒的蛋白质.
(2)实验结果表明,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成苗率越低;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0.27mm,因为此时的脱毒率和成苗率相对都较高.
II.(1)捕获光能的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线粒体内膜)和④光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膜).A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之一丙酮酸,D是光反应的产物ATP和[H].
(2)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最大的光合作用强度=3.5+3=6.5,对应的温度为30℃.在15℃时,光合作用速率为2.5+1=3.5,呼吸作用速为1,所以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3.5倍.因为白天黑夜都是12小时,所以最有利于生长的温度的计算公式就是:净光合作用强度×12-呼吸作用强度×12=(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12,差值最大的就是在20℃,(3.25-1.5)×12=21.分析图中柱状图变化,可看出光合作用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而呼吸作用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不同.
故答案为:
I.(1)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Ms培养基成分用量减半(少) NAA含量增加 抗原-抗体结合
(2)脱毒率越高,成苗率越低 0.27
II.(1)类囊体薄膜 ③和④丙酮酸 ATP和[H]
(2)30℃3.5 20℃最适温度
点评:
本题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考点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图形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光合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有光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在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要想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先要研究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