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顾荣施炙 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1个回答

故事原文: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①.觉②行炙人③有欲炙之色④,因⑤辍己⑥之炙而施焉⑦.同坐嗤(chī)⑧之.曰:“其仆也,焉施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后遭乱渡江⑨,每经危急,常有一左右相助.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

顾荣:子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晋元帝镇江东,荣为军司马加散骑常侍.死后追赠骠骑将军.

1.应人请:答应别人邀请.

2.觉:发现.

3.行炙人:端烤肉的仆人.炙:烤肉.

4.色:神色.

5.因:因此.

6.辍己:让出自己的一份.辍:停止,放下.

7.施焉:施,给;兼词“于之”.

8.嗤:嘲讽.

9.遭乱渡江: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

10.每:常常(百度百科里是“每次”,是错的)

11.经:遭.

12.左右:随从 (百度百科里是“帮助”,也是是错的)

翻译: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别人的宴邀赶赴宴席.(在宴席上)他发觉上菜的人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给他吃.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顾荣说:“怎么会有整天做烤肉而不知道烤肉味道的人呢?”

后来战乱四起,晋朝大批人渡长江南流,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帮助自己,于是顾荣感激地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得到烤肉的人.

主旨:

赞扬了顾荣,体恤下人,推己及人,肯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和行炙人的知恩图报的品质.

自己在吃着喷香的烤肉,看到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馋色,能够让出自己的一份送给那个可怜的人,这种恻隐之心,是可圈可点的.同座的嗤笑,越显示出顾荣的可爱之处;也愈暴露出这写嗤笑者的势力与冷酷.

自己得到阳光照耀,能不能腾出一角,给那些在黑暗中摸索彷徨的人一点光明的希望;自己得到了荫蔽,能不能挪出一片,给那些在酷日下挥汗如雨的人一点歇息的凉快;这也是衡量人性之善恶的一个尺度吧.

但是,要做到一点并不是太容易.

君不见,星级宾馆里海吃胡喝的一掷千金,可以让多少个衣食无着的人解决充饥的问题.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现实中,劳顿在都市水泥森林里的民工们,把汗水甚至生命挥洒在高楼大厦的建筑工地上,可在这广厦千万间中,又那一平方是他们敢奢望拥有的呢?

从哪里来,最终还是要到哪里去,君不见,多少民工把血汗洒在都市丛林中,除了换取自己还有妻儿糊口的一点菲薄的钞票之外,他们在耗尽了青春和劳力之后,依然要回到生养他的那块土地;或者只能一代又一代的漂泊于这异乡的霓虹灯下.

都市的巍巍屋檐下,有他们可以安心歇脚的地方吗?

都市豪华饭店的餐桌旁,有谁能回味到那些“欲炙者”的菜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