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4个回答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

解 释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出 处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自己渔人得利.”

[提示]

这是一则十分生动的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早已成为大家常用的成语.

[原文]

蚌方出曝①,而鹬啄其肉②,蚌合而箝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④,明日不雨,即有死蚌⑤!”蚌亦谓鹬曰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⑦.渔者得而并禽之⑧.——《战国策》

[注释]

①方——正在.曝(pù)——晒.

②鹬(yù)——一种水鸟,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③箝(qián)——同“钳”,夹住.喙(huì)——鸟兽的嘴.

④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⑤即——就,那就.

⑥谓..曰——对..说.

⑦相舍——互相放弃.

⑧并——一起,一并.禽——同“擒”,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