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言文小故事要初中人教版课本上没有的,像是世说新语里面的小故事,重点字词翻译,“而”“焉”等词的作用,还有文言文翻译~
5个回答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

孔文举:孔融,字文举,东汉人,孔子的第二十四世孙,以诗文著称.

时李元礼有盛名:当时李元礼的名气很大.

诣:前往.

乃通:才(予以)通报.

既通:通报之后.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同您的祖先李伯阳有师生的关系.先君,死去

的祖先.仲尼,孔子的字.伯阳,及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李元礼也姓李,所以孔融说李伯阳是李元礼的先人.师资,老师.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小时了了:小时聪明.了了,颖悟.

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释义】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用法】作谓语;指人少年时聪明.

1.【而】

(一)用作连词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8.表示目的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通“如”:好像,如同.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2.哪里,怎么.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