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答稍微复杂了一点:
1.从句式上看,是“只要A,就B”的句式,也就是说,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能够从A推理得出B,至于是否能够从B推论出A,就不作考虑.总结一下,就是当A满足的时候,B一定满足.
2.从内容看,A是“有心”,B是“做到”.所谓的“心”,在中国文化中指的是思考,智慧,其实就是人的想法,是主观的事物.“有心”也就是有主观的努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即是有主观能动性.“做到”表示某一事件完成的过程和与之相符的结果,是一个客观的对象,客观的一种变化.
3.将句式与内容结合可知,当主观能动性满足的时候,客观的变化就能够产生.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世界的影响与改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