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和蜻蜓忙着游玩和捉虫子,撞到蛛网上去了.它们挣扎了很久,被蛛网越捆越紧,再也动弹不得.
蝴蝶叹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蜻蜓说:“都怪那眩目的阳光,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蜘蛛却说:“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己送上来的.你们也
一样,因此,要怪只能怪自己.”
以上是一则寓言.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类似于蝴蝶与蜻蜓的经历?我们又是怎么认识的?蜘蛛的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拿到这则寓言,我们不难看出关键句是蝴蝶、蜻蜓、蜘蛛的话语,而其中最关键的句子则是“要怪只能怪自己”.由此我们可轻易地得出寓意:决定一件事结局的固然有外因,但更主要的是内因.由材料向现实、由蝴蝶、蜻蜓到人.我们就可明确所给话题范围应是“主、客观因素对一个人成败的影响”.
为了使立意做到“准”,我们可以把立意的角度放在蝴蝶、蜻蜓上.把寓言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将蝴蝶、蜻蜓视为历史上形形色色的人物,甚至是自己,而触上蛛网相应理解为事业的挫折、失败.围绕话题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
①想象蝴蝶、蜻蜓在这种认识支配下,即使脱离了这次危险,再遇到类似情况又会怎样.从而揭示这种认识的危害性(推理演绎法、寓言故事).
②由材料到现实生活.古今中外有无蝴蝶、蜻蜓类的人,通过他们的经历明确话题(材料转化法、故事型或散文型).
③联系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经历(同上)
④表达自己对“怎样从主观方面摆脱失败”的认识和见解(剖析启示法、议论型)
⑤表达自己“对怎样从主观因素出发获得成功”的认识和见解(同上).
当我们找准了切入点,作文也就成顺流之水,文思自然而然地汩汩流淌,这样也就完成了立意.
生活中酿成的错误,也许在表面上是怪别人,但终究还是取决于自己.有时,不要去想别人带给你如何不变,而是先要从自身着手反省,这便是一种人生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