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无土栽培的探究观察
背景介绍:
因为学生们在豆类中对绿豆还算比较了解、熟悉.教师拟从绿豆的选种、发芽、栽培方式等方面着手观察、研究,让学生以自己动手、实践为主,采用实验观察、比较等方法展开探究.由于是一年级学生,所以,选用了一个难度并不太大,但容易激发孩子探究兴趣的实验作为探究内容.
单元目标:
通过教师的讲解,看图明晰到自己亲手栽培蔬菜,通过填写实验表格,记录观察日记,观察绿豆生长情况,比较绿豆发芽情况来完成探究内容.让学生通过对绿豆生长的观察,了解绿豆的生长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想像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知难而进的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录像、图片来了解蚕豆无土栽培的过程.
第二课时:做绿豆无土栽培的实验并写好观察的记录;完成表格填写.
第三课时:交流绿豆无土栽培并发芽、生长情况;师生讨论 交流绿豆生长所需必要条件;教师总结.
1、教学目标
学生们五人一组进行绿豆无土栽培的实验.
在实验中观察绿豆生长的规律;绿豆发芽与温度、空气、水分的关系;并认真仔细地记录好绿豆每日生长情况,完成表格的填写.
2、教学准备
1)教师为学生采购绿豆并讲解绿豆的构造.
2)教师为学生准备栽培器皿、温布等所需物品.
3)教师为学生打印实验观察记录表以便学生填写
4)学生通过查询资料、翻阅书籍、请教师长等途径来了解绿豆无土栽培的过程.
3、探究过程
3.1探究要求
探究日期:5月8日-5月13日
探究者:全班学生
探究准备:准备15粒绿豆,三只盒子.每只盒子里放5粒绿豆.每一只盒子里的绿豆用水浸两天,再倒掉,然后加入少量水,上面再盖上一层湿布.第二只盒子里加入水,但一直不倒掉.第三只盒子里不加水.
3.2探究观察
时 间 温 度 操作过程及现象
第一天 9-18℃ 找来几粒绿豆,用水浸没
第二天 10-17℃ 豆发胖了,水有点浑
第三天 10-18℃ 先把水倒掉,再加入少量水,豆上面盖一块湿布.发现豆的皮裂开了一条缝,里面有一点白色的东西
第四天 9-18℃ 幼根(豆芽)从珠孔参差不齐地伸出来了
第五天 8-16℃ 芽长得很快,最长的有3毫米,短的有1.8毫米
第六天 5-13℃ 芽长得更长了,有的往上翘了,有的已经卷起来了
4、探究结果
第二天放学回家,我发现第一、第二两只盒子里的绿豆长胖了,第三只盒子里的豆没什么变化.第三天后,第一只盒里的豆伸出了一个个小小的芽,且一天比一天长得快;第二只盒子里的豆还是胖胖的,不长出芽;第三只盒子里还是没变化.我请教了指导老师和爸爸妈妈,终于知道了:第一只盒子里的绿豆,既有水分,又有空气,所以它正常生长.第二只盒子里因为绿豆一直浸在水里,没有足够的空气,所以不发芽.第三只盒子里因为没有水,所以也发不了芽.由此可见,绿豆的无土栽培需要水分、空气,还需要适宜的温度.
总结阶段:
在活动课上,老师组织了讨论,大家踊跃发言,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实验没有成功的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质疑、分析,找到了其中的原因.如把浸好的豆放在通风的阳台上,是缺少了水分;而把豆一直浸在水里,是缺少了适当的空气.通过这次实验,学生获益匪浅,他们了解到这样一个知识: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先决条件,种子只有在吸足水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萌发.当然空气也是必不可少的.温度越高,发芽的速度越快,并要选择优良种子.
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断、证明,活跃了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通过自己亲手实践,去获取知识,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个配角,是个点拨者,学生遇到问题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最后,教师根据探究实验完成情况对每位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如对学生陈炘的评价是:在实验过程中,你能主动探究、观察很仔细,遇到问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小实验报告写得简洁明了.通过自己动手,你知道了很多知识,进步真大!希望你继续努力,去揭开自然界中更多的秘密.
课后反思:
在“绿豆无土栽培”的实验中,为学生设计的教学目标难度适中,大部分同学能通过自己观察、比较、与他人合作交流来完成探究内容.
内容的安排也比较恰当,通过前期的对蚕豆无土栽培作了解;到中期的观察、探究绿豆无土栽培、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到后期的交流、总结,教师揭理;说明了整个单元设计是有层次的,循序渐进地探究了绿豆生长的所需条件,课堂中颇有实效.在对学生评价中采用了激励的肯定的方法,让孩子们激发了学习兴趣,得到了鼓励,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总结,获得了许多以前并不知晓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