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潜 融 决 偶 逸 耸
2. D
3. B
4. 我恐怕个子不够高,先生.
5. 示例:①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②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③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6. 略.
第二部分 阅读
(一)1. 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2. 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3.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
4. 作者并不是消极地感伤逝者如斯,而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1. 作者从杨梅的形、色、味三方面描写了杨梅的特点.
2. 作者借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比较来描写杨梅“可爱”的颜色.杨梅的外部颜色是变化着的:淡红——深红——黑红.它的果肉是“新鲜红嫩”的.而其“可爱”在于它淡红时,“像娇嫩的婴儿的面颊”,深红时,“像是少女的害羞”,“最后黑红了”,是因为它“红得太红了”.它鲜嫩的果肉,“像映着朝霞的露水”.生动的描写,精妙的比喻,真是出神入化了.不是“像害羞的少女”,而是“像少女的害羞”,这个比喻巧妙地写出杨梅的红色由浅而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动感,饱含深情.作者还用美艳得“像贵妃的肉色”的荔枝作比较,以美衬美,显示杨梅的颜色比荔枝更多一分生动,这样就更加突出了杨梅颜色的可爱.
3.(1)去掉两个“渐渐”就不能表现出杨梅的外形随着果子的成熟而变化的特点,而且使杨梅长刺的目的是“希望人家爱它吃它”失去了意义.(2)删去“婴儿的”表现不出杨梅那种娇嫩的红润;删去“少女的”,颜色就可能是由白色或黄色变为深红,而不能准确地反映是由淡红变成了深红.(3)删去加点的词语就表现不出杨梅甜里带酸,吃起来却又只给人甜美之感的滋味了.
4.(1)加点的词直接表达了赞美之情.(2)加点的词突出强调了杨梅的味道十分诱人,而且使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3)用了表转折的连词“然而”和表情状和程度的副词及形容词,使直接的抒情和赞美变得更明朗而富有情趣.(4)加点的词强调了“迷人”的程度,表达了由衷的赞美之情.(5)三个加点的叹词,加重了抒情气氛,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思念、依恋、赞美之情.
(三)1. 力争上游 不屈不挠 古老苍劲 造型奇特 2. A 3. 象征 拟人 打比方 4. 抒情 说明 5. D
第三部分 写作
【写作提示】
抒情散文有“美文”、“小品文”、“艺术散文”之称,是狭义的散文.这里谈谈它的抒情的方式.大体说来有如下2种:一是直接抒情:它是作者无需借助于任何依托物,而直接抒发强烈情感的方式.这种感情如野马脱缰、如江河决堤、如熔岩喷发,一发而不可收,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受到艺术的感染.如《白杨礼赞》开头写道:“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里就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二是间接抒情:它是作者需借助叙述、议论、描写等进行抒情的方法.具体说来又有如下几种: ①咏物言志,这种咏物言志的方式侧重于言志.它熔记叙、说理、抒情于一炉,有很强的知识性、情感性和思想性.它不但借描写景物抒发情思,而且言外有旨,弦外有意,以物喻人,以物寓理.如《红花草》这篇散文,作者在描绘了红花草“举着一支支光焰闪烁的小火把,把大地点缀得流光溢彩”等外形后,感叹道:“红花草啊,你活着,是为了人类美好的生活;死去是为了给大地添肥.”最后言志:“学习红花草,志在祖国大地.”这是一篇典型的咏物言志之作.②托物喻理:它是从赞扬或评析某一事物入手,用以说明一个哲理的方法.如陈根生的散文《故乡的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文中写着:“每当人们急匆匆地赶到岸边,面对茫茫河水,无可奈何之时,这桥就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把两岸连接起来,替人们排了忧解了难,不要谁道声谢,不望谁报个恩.这桥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做好人,做好事?默默地、无私地……!”这段抒情就充满了人生哲理,情流弦外,理在言中,水乳交融.③触景生情:它是面对特定的景色或环境,作者情不自禁地把感情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作者在描写了松骨峰战斗的壮烈场面后,写道:“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这里触景生情,给读者极大的感染.④借景抒情:它是作者借描写的景物来抒情的方法,如陆蠡的《囚绿记》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这篇课文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详说了.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重要的抒情方式外,还有情景交融、引文抒情、曲笔抒情等方式,限于篇幅,就不多说了.
【范文示例】
感谢你
许多年来,心中总有一轮不落的太阳.她伴我生活伴我成长,我因为她而变得心灵充实,因为她而健康成长!我要感谢你啊,不落的太阳!
当我是咿呀学语的孩童时,我步入了这里,迎面而来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姐姐.我并不感到陌生,也没有丝毫惧怕,就这样顺从地牵着她的手融入了大家庭中.在那里,我学会了简单的算术,也会了尊重.
当我的学思萌发,要求主动学习时,我进入了小学,小学的老师仍然是位和蔼可亲的阿姨,在阿姨的耐心教育下,我体会到了《悯农》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境,并学会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当我逐渐步入花季时,我进入了初中生活,我的老师仍然是那样和蔼可亲,并且仿佛是我们的朋友.她倾听我们繁琐的心事,为我们苦闷的心窗送来清爽,带着我们畅游于古今上下,让我们的心灵丰满,不再与繁琐为友,我们变得更加可爱!
就是你啊!我心中的太阳!
假如没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假如没有魏巍的《我的老师》……我仍没有发掘我心中的那轮太阳,那轮毫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般的普照着我的心灵的太阳!
老师!你就是我心中的那轮太阳!
假如没有您的引导与教导,我怎会由一个不知“愁滋味”的儿童少年变成一个内心丰富的青少年;怎会深切体会到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惆怅;怎会颂略到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驰骋沙场的壮阔;怎会明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迷蒙;又怎会看到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身影及她“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情景……
老师,我心中的太阳,没有您,我不会由一个纯洁的如一张白纸的我变成一个心灵充实、情感丰富的我,不会感悟出许多人生的哲理,我要感谢你,老师——我心中那轮不落的太阳!
【范文点评】
本文选材广泛而典型.选取的材料无不围绕老师对自己心灵、情感、文学熏陶等方面的影响这个中心写,讴歌老师是“我心中的太阳”.立意优胜之处,在于以小见大.构思有条不紊,本文以时间为经,以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影响为纬,把文章构成一个完美的有机体.语言富有激情,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文中抒情,酣畅淋漓,饱含对老师感激的真情实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