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什么意思?
1个回答

出自陆机的《文赋》

【原文】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

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

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

帖而易施,或龃龉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

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

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

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

已叹.或操斛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伊兹事之可

乐,固圣贤之所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函緜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

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

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译文】

(作者进入具体写作阶段)然后按照内容,构思布局,提炼语言,

恰当安排;有形的物象,用有光泽的语辞加以显现,发声的物体,

用有音响语言,使余意尽弹.有时因枝添叶,繁衍成文;有时考

究辞义,探讨辞源.辞义隐晦的,使它明白晓畅;辞义简易的,

做到从易到难.有的语辞象猛虎斑斓生色,使百兽丧胆;有的语

辞象龙鳞显现,使群鸟飞散.有时语辞运用一下子便得当,有时

语辞艰涩前后难以通畅.(作者要)竭尽心力,刻苦钻研,精心构思,

然后下笔成篇.把广阔的天地都囊括在作者的胸中,把众多的万

物都熔铸在作者的笔尖.开始时口吻枯涩,吐辞不当,到末了文

辞就会酣畅华艳.(作文章)“理”是一篇文章的主旨,主旨好比树

干,文辞象枝条上的花果,斑斑斓斓.真正做到辞义一致,尽管变化

多端,都在外表上有所显现.(作者的)文思触及乐事,必然表现为

欢快;嘴上正说着哀伤,一定先来一声长叹.有时候不在意就进人

了写作,有时候拿起笔来又感到茫然.写作是一大乐事,历来的

文士都很向往.抽象的赋予具体形态,无声的给它以声响.把久

远的事物写在尺幅之上,充沛的情思倾吐自内心.扩大语言的范

围和容量,构思定能愈来愈深.(写作好比)传播草木的芳香,又好

象繁密的枝条发育茁壮.文思汹涌象暴风浓云,升腾自文章的林

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