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1)①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②根据公式计算v(B)═
c(B)
△t
;
③根据化学平衡的特征作判断;
(2)①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②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1)①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A、B的物质的量减小,C的物质的量增多,则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且△n(A):△n(B):△n(C)=2mol:1mol:2mol=2: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C,
故答案为:2A+B⇌2C;
②v(B)═
c(B)
△t=
(4−1)mol
10L
10min=0.03mol/(L•min),故答案为:0.03mol/(L•min);
③a.A和B浓度相等,不是不变,故不选;
b.A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选;
c.A的生成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相等,速率之比不等于计量数之比,故不选;
d.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总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从开始到平衡始终不变,故不选;
故选bd;
(2)实验2中,反应经20min,A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达到平衡,较其他实验达到平衡时间最短,故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故答案为:2;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到达平衡时间短;
②实验3进行了40min,A的浓度保持不变,达平衡状态,故答案为:40;A的浓度保持不变.
点评:
本题考点: 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要从反应速率、组成成份、及其它物理量的变化特征来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