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行动研究法反思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1个回答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准备阶段:1、选题.(见第二部分)

2、文献检索:帮助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寻找切入点,避免重复研究、走弯路.检索的方法:计算机检索.(1)、在线检索.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或登录CNKI搜索,或用google、baidu搜索.(2)、光盘检索.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学术期刊镜像或eric检索.

3、确定研究类型: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现状调查研究);现状、发展、预测研究三类.

4、选定研究的方法:主要考课题的性质和内容;以及研究的条件.可以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草根式研究、田野研究、调查实验等.

5、选定研究对象(抽样):随机取样或典型取样,抽取对象要具有代表性.

6、分析并规定研究变量.一般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原因变量)、因变量(结果变量)、无关变量(控制变量).

7、制定有关的研究工具: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表格、访谈提纲、测量量表等.

8、形成研究方案.详见第二部分的(二)

(二)、课题实施阶段:实施研究,收集资料.每天写研究日记.

(三)、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见第三部分).

二、教育研究课题的选定与设计

(一)、好课题的特点:1、现实性:涉及的课题,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问题.要善于区分真问题与假问题,注意反思日常教学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寻找问题研究的切入点.挖掘问题的表现及分类,总结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2、价值性:要有理论价值、应用价值,或者兼具或具其一.3、独创性:有一定的新意或独创性,也可以是对原来研究问题的扩展.4、具体性:概念明晰,明确具体,界限分明.1)、概念具有操作性、公共性.2)、宜小不宜大,应小处着手,做大文章.两种方法:变量分解,层层筛选.5、可行性:客观条件:资料、经费、设备、领导支持等;主观条件:知识储备、研究经验、兴趣等.

(二)、教育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1、课题名称:两个要求:字数不要太多;研究焦点突出.2、选题的论证:1)、问题的缘起.何事件引发.2)、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在A方面做得好,但是在B方面还存在不足”这里的B方面正是研究的方向.3)、预计有哪些突破(困惑的解决).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分解问题) 4、研究的主要方法和阶段步骤.5、研究条件分析:人员构成(专家、一线教师、行政领导三合一);资料准备;设备条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6、预计成果形式:发表学术论文、出著作、出研究报告.7、经费预算.

三、研究报告的撰写:(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二)、教育学术论文的构成:1、题目.2、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突出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关键词指核心理念.3、引言或导语: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4、正文:陈述观点并论证观点.基本要求:1)核心概念明确,界定清晰准确.2)观点鲜明,层次清楚,逻辑自洽,富有独创性.3)占有资料丰富详实,理论论证充分有力,研究结论明晰合理.理论和实践是可以迁移的,但做法是不可复制的.4)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各部分相对均衡.5)语言流畅富有个性色彩.,6)研究方法要严谨、规范,数据呈现规范准确.观点无所谓正确,重在自圆其说.5、结语:总结并简要评述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6、附录:研究工具和相关文件、图表.7、注释和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