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g2•南平)《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今天我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再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在水槽固定一支生日蜡烛,加入适量8%的氢氧化钠溶液,点燃蜡
烛后,将一支大试管迅速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如dg),请你帮助完
成下表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反应方程式
(g)蜡烛逐渐熄灭,试管内的
液面逐渐______
试管内氧气越来越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压强降低
(2)取试管a部分液体滴加足量
盐酸可观察到有小气泡产生
写出产生小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实验反思】
用玻璃片盖住试管8将试管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a取出时,要戴着橡胶手套进行操作,原因是______
【实验拓展】
点燃一根直径为48m的蜡烛,观察到烛芯周围有一杯状的烛油.蜡烛燃烧的质量与燃烧的时间呈现如d2所示的关系.
(g)据d判断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选填“稳定”或“不稳定”)
(2)烛芯周围的烛油没能发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地)事实上,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在某些化学原理论,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在某些化学原理上相似,请写出其a的一点______.
解题思路:【实验操作】(1)根据蜡烛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结合压强知识分析;
(2)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实验反思】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分析;
【实验拓展】(1)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是稳定的;
(2)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烛芯周围的烛油与氧气接触,却没能发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烛油的着火点;
(3)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同点,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实验操作】(r)蜡烛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试管内氧气越来越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压强降低,所以蜡烛逐渐熄灭,试管内的液面逐渐上升;
(一)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一COt+一HCl═一NaCl+H一O+CO一↑;
【实验反思】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因此用玻璃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6取出时,要戴着橡胶个套进行操作;
【实验拓展】(r)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是稳定的;
(一)烛芯周围的烛油与氧气接触,却没能发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烛油的着火点;
(t)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r)上升;(一)Na一COt+一HCl═一NaCl+H一O+CO一↑;
【实验反思】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实验拓展】(r)稳定;(一)温度没有达到烛油的着火点;(t)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点评:
本题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蜡烛燃烧的有关问题,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题中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即可,难度不大.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3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3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5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1
-
点赞数:0回答数:4

最新问答: small tree 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小时加工20个,12小时可以完成,前4小时平均每小时加工24个,照这样算,剩下的要 亲爱的翻译英文?是称呼男方的 ()()法宝,成语 《紫荆花》阅读 紫荆花 清晨,我推开窗户,风雨之后,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泥土的芳香,朦胧中,一朵红霞向眼前飞来,原来是那盆 体积可不可以除以面积 鲁迅书桌上的早字从此他把什么坚定的信念刻在了心里? f(x1-x2)=1+f(x1)f(x2)/f(x2)-f(x1)证明f(x)是奇函数 句子成分辨析 在吗请问一下he realises how English is growing more and more impor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不是对偶句?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出现的黑色物质是什么?还有为什么溶液会呈绿色啊? 小张、小王、小李同时从湖边同一地点出发,沿湖行走,小张的速度是每小时5、4千米,小王的速度是每小时4、2千米,他们两人沿 人体性腺细胞是体细胞吗? 从1,2,3,4,5,6,7这七个数字中任取两个奇数和两个偶数,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 ) 英语作文!可以写 我的生日聚会给某人庆祝生日我的生日快来到的准备工作(如:去购物,邀请谁)一定是自己写的 中文对照 如图,在△ABC中,∠C=90°,D是AC上一点,DE⊥AB于点E.若AB=10,BC=6,DE=2,求四边形DEBC的 英语作文 如果发生火灾应如何逃生 请构造相应的逻辑推理过程. she and her mother stood by sea until she lost sight of the
相关问答: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