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ρ = 气体质量m / 气体体积V = 气体摩尔质量M / 气体摩尔体积Vm,所以两种气体的相对密度就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SO2与SO3相对密度等于64:80=4:5.
问题2:
2CO + O2 = 2CO2 体积减少 2H2 + O2 = 2H2O 体积减少
2 1 2 1 2 1 0 3
x x/2 y 3y/2
x + y =10,x/2 + 3y/2 = 15 + 10 - a
解得:x = 10-a,y = 20-2a
V(CO):V(H2) = x:y = (10-a)/(20-2a)
问题3:
土壤胶粒带负电,会吸附带正电的阳离子,也就是NH4+,而不易吸附带负电的阴离子NO3-.
NH4+ 1/2(NH4)2SO4,NH4+ NH4HCO3,NH4+ NH4NO3,NH4+ NH4Cl
66 79 80 53.5
可知NH4NO3的肥效较低
问题4:
这样操作可以比较容易使玻璃管在划痕处断裂并分离,避免用力过猛,失手受伤.
问题5:
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为无色的没有,但火焰显浅蓝色而不易看到的有H2、S(在空气中)等,而有些非金属单质燃烧没有火焰,而是发光,如碳.
问题6:
c = n/V = (m/M)/V = (ρ·V·w)/(M·V) = (ρ·w)/M
其中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体积,ρ表示溶液密度,M表示溶质的摩尔质量,w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由于c的单位是mol/L,而ρ单位是g/cm^3,也就是g/mL,要想使单位统一,需要乘以1000cm^3/L,所以公式就变成c = 1000ρw/M了.
而对于饱和溶液来说,w = S/(100+S) × 100%,再将其代入,就得到你所写的公式了.
问题7:
这是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假设1升水中溶解V升气体:
c = n/V = (V/Vm)/{[(V/Vm)M + 1000]/ρ} ,化简就得到你所写的公式了.
问题8: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是必须同时都满足的条件.不是只有次外层不超过18电子时,倒数第三层才不超过32电子.
电子层有内往外依次为第一层(也叫做K层)、第二层(也叫做L层)、第三层(也叫做M层)……,目前发现的基态原子电子层最多为7层.而电子层由外向里依次为最外层、次外层、倒数第三层……并且只要超过3层,就会有次外层和倒数第三层了.
问题9:
等你有了,可以继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