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教室里举行了种蒜苗的活动.瞧!脱掉外衣的大蒜真像一个胖胖的小娃娃,开始种大蒜啦!同学们都踮起脚去看,老师把一个个胖胖的小娃娃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它们好像勾肩搭背说着什么,挤在一起像一朵大莲花,真美呀!接着老师吧棉花放到盘子的正中间,咦!这是为什么?原来呀,棉花可以吸水,大蒜还可以在棉花里扎根.最后,老师把水倒入盘子里,棉花都漂起来了.我想,大蒜发芽了,一定会给我们的教室增添许多绿色和生机.名师点评:非常生动的语言,描述出一个活泼的场面.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种大蒜.“脱掉外衣的大蒜真像一个胖胖的小娃娃”“它们好像勾肩搭背说着什么”这形象的拟人手法运用的恰到好处.“挤在一起像一朵大莲花”这个比喻也用的很好,感觉是那么的真实生动.的确表达出很美意境.还有描写棉花的作用也非常流利,自然又准确.文章就是没有把如何固定蒜瓣的描写出来,“最后,老师把水倒入盘子里,棉花都漂起来了”这话也没说完,还有棉花吸足水后应该就沉下来了.
记的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阳台上种大蒜头.可是过了几天,三个蒜头一点也没变化——没有长一点儿芽、没有长一片叶.我非常疑惑:是不是大蒜头坏了?于是我挖了一个大蒜头出来,为什么大蒜头有这么长的根呢,怎么还不长叶子呢?大蒜为什么先长根?而不是前长芽呢?应该从头到尾才对啊.难道是地球的吸引力把根吸出来,还是大蒜的生长出了问题,还是……我迷惑不解.带着这些问题我又种了几天,准备种完后一起研究.这时大蒜头已经越来越大了:从一开始的没有芽,到有一厘米的芽,到有好几厘米的叶子……这对大蒜头是多么漫长的等待呀!妈妈说:“大蒜先长根是因为要吸收营养,根长得多,营养吸收的成份就越多,营养多了,芽才会出现.”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反复多遍,现在这个极其困难的问题终于可以逃脱我的脑海了.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与田地间的劳作几乎是绝缘的.我却很喜欢农田,喜欢田野的清新空气和田间农作物的郁郁葱葱.于是,趁着十一黄金周的假期,我便在自家的菜园里体验了一把“农夫的生活”.
顶着火热的阳光,我仔细地听好妈妈给我布置的任务,手里也马上开始行动起来.而我的任务,就是-----种大蒜.这对我而言真是新鲜极了,所以我兴趣高涨.
大蒜作为常用的调味品,大家都不陌生.而想要种植它,可没想象中那么简单呢.我先将一头头大蒜掰成淡黄的蒜瓣,接着在妈妈的指导下,将蒜均匀的排在事前挖好的沟壑里.最后将沟填平,就完成了任务.但在这看似简单的工序里,暗藏着许多不易之处:在种蒜时,蒜瓣的排放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生长空间不足;蒜要种的牢固,否则长出的蒜苗会倾斜;还有大蒜那刺鼻的气味也让我喷嚏连连.但在妈妈的帮助下,这些困难都一个个迎刃而解啦.
终于种完了!我直起身子,真是腰酸背痛,苦不堪言啊!但是,看看我两个小时的成果,看看眼前一排排整齐的刚刚改好土的细沟,我又有着由衷的喜悦.种蒜,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农民们的生活天天要这样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忍受酷暑,祈求好天,我们的生活真是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农民们的劳动,他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不是么?
今天是“世界环保日”,在这天我们要多种植物,绿化环境.
在三个月前,我和妈妈在花盆里栽了一个小蒜瓣,现在蒜苗已经有十几厘米高了,我看着它在阳光下成长,在微风中点头,感到非常开心、高兴.
昨天,我看见蒜叶黄了,就用铲子把花盆的泥土铲开看看到底怎么回事,看后我惊奇地说:“哇,蒜瓣怎么变成一个大蒜了呀?是蒜瓣在玩分身术吗?”我就像一个“小问号”一样不停的自言自语.爸爸从书房走出来说:“它不是有分身术,是蒜瓣长大了,所以变成了大蒜.”
种载是件多么有趣的事呀!通过小蒜瓣的成长变化,我明白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下一种行为,会得到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就会得到一种命运.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