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是否有一定的熔点.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
(1)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3.00cm对齐,右端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5cm-3.00cm=2.25cm.
(2)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因为该物质的熔化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3)光屏上能呈现像是实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近视眼镜放在图丙中的凸透镜与蜡烛之间,使原来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要使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右移动.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故答案为:(1)2.25;(2)晶体;(3)缩小;照相机;右;前.
点评:
本题考点: 长度的测量;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熔化图象的分析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是中考考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