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与空气共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自行燃烧.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成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称着火点.
在不同大气压下燃点也会有所变化,一般气压越低,燃点越高,如柴油机.柴油机正是通过将空气压缩,降低柴油的燃点,达到燃烧的目的.
自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主要方式是:(1)氧化发热;(2)分解放热;(3)聚合放热;(4)吸附放热;(5)发酵放热;(6)活性物质遇水;(7)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
影响液体、气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压力: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氧浓度:混合气中氧浓度越高,自燃点越低;催化:活性催化剂能降低自燃点,钝性催化剂能提高自燃点;容器的材质和内径:器壁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催化作用;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在各类油品中,油品越重自燃点越低;油品愈轻,其闪点与燃点愈低,而自燃点却愈高.
影响固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受热熔融:熔融后可视液体、气体的情况;挥发物的数量:挥发出的可燃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的颗粒度:固体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就越大,自燃点越低;受热时间:可燃固体长时间受热,其自燃点会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