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包头)迎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图甲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个回答

解题思路:(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被提升高度之间的关系:s=nh.首先根据s与h之间的关系判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后根据绳子段数判断各关系是否合理.

(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W有用=Gh,W=Fs,η=

W

有用

W

(3)要解决此题需要搞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与物体的重力有关.若不计摩擦,额外功主要是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的功.若有用功和额外功不变,则机械效率不变.

(1)从1、3可以看出,弹簧秤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3倍,所以此滑轮组应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第二组物体上升的高度是5cm,弹簧秤移动的距离应为5cm×3=15cm,而表格中数据是17cm,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第2次实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

(2)η=[Gh/Fs]=[6N×0.08m/2.5N×0.24m]=80%

故答案为:80%.

(3)从图中可以看出,妮妮比迎迎的滑轮组多了一个定滑轮,动滑轮的个数不变.在此实验中,不计摩擦力,额外功是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所以额外功不变,根据题意有用功也不变,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故答案为:动滑轮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没变.

点评:

本题考点: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关滑轮组要了解绳端端移动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之间的关系s=nh.考查了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物重与动滑轮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