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历时分析中如何区分动词和介词
1个回答

1 共时和历时的区分方法应有所不同 .动词演变为介词,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今之介词,何时开始语法化,何时介词性质明确,之后又有何种发展,这些都属于汉语史的研究范围.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何种方法、何种标识区分动词和介词.在现代汉语平面上,“体”标志的有无,即是否带动态助词,能否重叠是区分动词和介词的重要标识.石毓智、李讷(2001)认为,在动词的四个主要语法特征中,介词保存了前两个特征,失去了后两个特征.他们列出动词的四个特征为:1.能用“不”或“没”否定;2.能加各种类型的宾语;3.能跟体标记“了、着、过”搭配;4.能重叠表示动量小或者时量短.石、李立足于现代汉语平面,从语法化的角度观察动词和介词的区别.笔者认为从历史语法的角度观察,与其说失去,不如说没有获得.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于、以、与、自、从、在、由、就”等介词后面不能出现动态助词,因为它们成为介词远远早于动态助词的产生,而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的产生也迟于介词范畴的产生.总之,汉语的“体”范畴的萌生要迟于介词范畴的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