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那位仁兄帮我赏析一下这篇作文可以吗,从结构,立意,内容,语言等方面,要详细全面,
收藏:
0
点赞数:
0
评论数:
0
3个回答

从你的提问上我不是很清楚你的问题,你演讲的内容是这篇作文,还是要你点评这篇作文?如果是演讲内容,建议换一篇,这篇不适合用作口头表达.

如果是要点评,我稍微提供一点意见以作参考.

很难想象,这居然是一篇被判为满分的高考作文,代表了高中学子的最高作文水平.此文一公布,我不知道这高考作文的导向是什么!小学姑且不论,中学六年作文,就是为了写出这种思维浅薄、靠堆砌、生造词语以构筑文采、没有实用性的考场作文!

先从立意上说.这篇作文的观点很简单,就是“生活需要发现”.其实,表达得严谨一点应该是“艺术需要发现”.遗憾的是,全文并没有明确表达这样的一句话.而且,标题应该是文章的窗口,或表达观点或揭示内容,但“驭思”一词除了开头最后点了一下,跟全文没有任何关系.

从论证的过程来说,很单薄,不严密.从两个方面去证明“艺术在不经意中发现”(阿炳《二泉映月》的发现),“平凡的生活要用心去发现”(李白的诗歌).举的例子一正一反,一个现代一个古代.既然观点是“艺术需要发现”,议论就必须从“为什么说需要发现”或者“怎样去发现”两个方面去论证.然而,看这篇作文的论证部分,只是列举了现象,然后就一点上谈怎样去发现.这样的论证是浮浅的,不充分的.

从事例上来说,也是不恰当的.李白的例子,是要说李白没遇上能发现他的君王,文学上却被发现了么?从叙例到分析,怎么就读不出李白跟“艺术上的发现”有任何牵连呢?且不说李白的文学才华用得着别人来发现吗?而唐玄宗本来也是器重李白的文学才华的呀!这个例子不知所云,作者在文字上绕啊绕,结果把自己绕晕了.阿炳的事例,重点应在于他的作品被挖掘的过程,但在作者的叙述中却偏重了阿炳的才华.

从语言表达上来说,这篇作文生造词语,词不达意,堆砌辞藻,满篇的病错句.如标题“驭思”一词,即为作者生造.如果不是为了查这个词上百度,还不知道这居然是满分作文?其他的如“蕃纕蒙尘”,恕我孤陋寡闻,查百度也不得而知这是什么意思,如“蒂阍”,高中课文与这个词相关的应该是《滕王阁序》“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吧.用一些生造词语一些僻字就是有文采了?笑话!堆砌词语则更是酿成了满篇的病句.如“千年的过客撷来冷月吐织馨香的巾绢”,巾绢是可以用冷月吐织的?还是馨香的?我吐!“我们亦可以感知所有的理念与思绪在民族的平仄间永远绸缎般细腻滑凉”什么是“民族的平仄”,理念与思绪是可以“细腻滑凉”的么?“宛若来自九天之外诗调婉转着丰腴的梦想”,“都会在你那如晨露般晶莹剔透的眸子里沉积千古乐章!”嘿嘿,当真服了这些华丽的词语!

空有华丽的辞藻却思想苍白空洞无物,这种作文,怎么是满分作文?分析完之后,我倒是怀疑,这么明显的问题阅卷老师怎么会发现不了呢?大概是因为这篇流传在网上,只是一篇阅卷场的标杆作文——作为某一类型某个分数段的例文罢了,而且绝非好文章,最多是属于三类文.

点赞数:
0
评论数:
0
关注公众号
一起学习,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