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
1个回答

解题思路:(1)两种束缚电子能力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能能力弱的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从而带上负电,这叫做摩擦起电,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带负电荷的电子发生的转移,并没有产生电荷;(2)善于导电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3)梳头时,梳子和头发摩擦起电,使梳子和头发带上了不同种电荷,异种电荷相吸引,梳子吸引头发,同种电荷相排斥,头发之间相排斥而蓬松,当积累的电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头发与梳子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放电现象伴随着火花和响声.

(1)云与大气摩擦使云带上电荷,这是云与大气之间的电荷发生转移,属摩擦起电现象;

(2)佛面是导体,放电时有电流流过而烧坏,窗户是绝缘体,放电时没有电流流过从而烧不坏;

(3)大意是:人们梳头时,头发随梳子飘起,头发变得蓬松,同时看到光和响声.

故答案为:

(1)电;荷摩擦起电;

(2)导体;绝缘体;

(3)“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点评:

本题考点: 摩擦起电;导体;绝缘体.

考点点评: 从内容上看,这段阅读题中的很多信息来自于古文典籍;从考查形式角度看,采用了填空和问答两种题型;从考查难度方面看,(1)、(2)两小题未设置解题障碍.但需要凭借较好的古文功底,在正确理解题目中“随梳、解结有光者”一句的意义后,才能做好第(3)小题,即学好古文的翻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