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漳州)我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课后开展探究性学习,以下甲、乙两图为不同季节的中午木杆影长记录图.据此回答以下问
1个回答

解题思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5°的夹角,因此地球不同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太阳的高度角也不同.

冬季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表现为正午太阳的高度角较小,影子长;夏季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因此不同季节,同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影子长短不同.

根据以上原理:(1)4月1日与7月1相比,4月1日太阳高度角较小,影子长;

(2)甲图是4月1日的影长,再过一个月为5月1日,这段时间内太阳高度角变大,影子变短;

(3)6月13日距离7月1较近,木杆影长大约与其等长;

(4)因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的日子,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日子.

故答案为:(1)甲;(2)<;(3)1;

(4)6月22日和12月22日.因为6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的日子,12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日子.

点评:

本题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考点点评: 根据地球公转的原理并结合生活实际解答,属于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