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阅读叶永烈先生的这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是在十年前.那时省教研室所编写的配套练习册中选用了这篇文章,其中第一道试题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所给答案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012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也选用了这篇文章,它所设置的第一问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答案竟然是: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有所发现、发明、创造、前进. 这一答案是从文章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概括所得.看完后,我实在无法理解出题人为何把这一句当作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虽然文章有所删改,但基本的框架却没有改变.无论是从文章内容还是从文章结构去分析,都无法把这一句话与中心论点画上等号. 从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作者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为这篇议论文的题目,又在开头明确指出这句格言也是真理,已经非常明确地告诉读者这就是他要议论的主要内容.而下面无论是所选取的事例,还是对事例进行的分析,都是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内容,展开论述善于发问的重要意义.因而把题目作为文章论点是理所当然的. 从文章结构来看,本文是典型的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2段)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第2段对论点略加阐述,明确发现真理三个要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个关于思考的大脑,有敢于坚持真正的勇气.第二部分(第3段至第6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3段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科学真理的发现,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然后第4、5、6自然段分别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第7段对三个典型事例所作的分析,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8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知微见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从这一结构形式来剖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应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上网再查一查资料,发现这篇文章曾被选入上海市语文书试用版六年级下半学期、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下半学期和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课文,从大量的课材分析及教学案例来看,都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观点. 但不知呼和浩特市的出题人却为何把“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有所发现、发明、创造、前进.”作为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不知今年贵市学生在做这一道题时会写出怎样的答案,反正我的学生全部写的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是按照他们所给的答案,这一道题就是全军覆没. 难道他们也是想推陈出新吗? 附2012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中所选用的这篇文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认识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吧,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方向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之所以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让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无独有偶.在六十多年前,一位叫密夫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阱和海岸起源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形成了两大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岸的起源》一书.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眼珠子突然转动起来.他感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成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和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球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然而,那些科学家却从中发现了真理.由此可见,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能从平常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附小学教材中所选用的这篇文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无独有偶.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试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清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为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有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最新问答: 求下列函数的偏导数:(1)z=√ln(xy) (2)S=u+v/u-v (3)u=x^(y/z) (4)z=(1+xy) 已知:向量m=(sinx,-1) n=(根号3cosx,-1/2)设f(x)=(m+n)m-1 一道解方程:2x^2+8x=13 在线等!快! 物体漂浮时,排出水的重力也等于物体的重力么?不是没有完全浸入液体吗? 动物园里一头大象平均一天要吃200千克食物,饲养员叔叔准备了3吨食物,够一头大象吃20天吗? 七年级上学期人教版一些数学题.1.观察代数式x-3x(平方)+5x(立方)-7x(四次方),回答下列问题.①它的第100 在河流中生长的鱼能否在海洋中生活呢?为什么? 如图,点A,B,C,D在⊙O上,AC,BD相交于点P 听听那冷雨的赏析听听那冷雨中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 经常用什么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体温恒定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衍,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一组是( ) JXF1000各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唐诗名句“君生我未生”的下一句? 谁给我找个短篇的英语作文 how can we speak english fluently There will be a football match this evening(改为否定句 “found dream ”的读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B. 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C. 全等三角形一定能 50%乙酸钠的配制 河上公此人我买了本《老子》,里面的注解每一个都有什么“河上公”的,这个人是谁?别把百度百科的那些话都搬过来,200字以内 有关等式的性质问题(1个)等式的性质(补充):_______ 等式的两边,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b,那么b=a横线上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