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②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③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④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⑤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大夫.
教参对上文中“婆娑”一词的解释是:“盘旋.一般指舞蹈,文中指枝干屈曲盘旋.”对照文段的结构和思想内容,笔者对这种理解稍微有点不同的看法,谨在此提出供大家批评.
首先,把“婆娑”理解为“枝干屈曲盘旋”,则句①中前后两个“没有”所携的句子造成了内容的重复,也不符合偶句之为使内容全面或语势酣畅或形成对比而并举的特点.而且,因为句式相同,却又不是(此处也无必要)抒情上的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简单地把两个“没有”的内容理解为同一个意思,会导致句①中后一分句成为赘句,除非句①中的两个标点位置互换,单让“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成为“也许你要说它不美”的句内原因.
其次,从作者语言的意图来看,写① 、②、③、④等句是为形成比较,以突出句⑤中的内容,收到 “欲扬先抑”的效果.所以,①、②、③、④句的内容在思想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和句 5 形成转折.这种一致性,就很明显地表现在句③和句①的内容的照应上.即句③中的“婆娑”与句①中“婆娑”照应,句③中“旁逸斜出”与句①中“屈曲盘旋”相照应.而句③中的连词“或”表示选择,选择关系的几个方面在内容上不应有交叉,相对应,句①中“婆娑”与“屈曲盘旋”内容也应不同.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