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范晔的意思
1个回答

赠范晔

年代:【南北朝】 作者:【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作者简介】陆凯(生卒年不详)字智君,代(今河北蔚县东)人.北魏孝文帝时在世,以忠厚见称,曾被任命为正平太守,在郡七年.

【鉴赏】

古时赠友诗无数,陆凯这一首以其短小、平直独具一格,全诗又似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亲切随和,颇有情趣.

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是可见得两个之间关系亲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达.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如果说诗的前两句直白平淡,那么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想象是多么丰富.“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

【注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晔,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熟是熟非,有待考证.

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范晔,所谓陇头人,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不言而喻,陆凯折花遥赠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驰名于世的.隐居西湖的林逋有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韵的写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丰文萃,但陆凯认为别的礼物不足以表达他对范晔的情感,所以说江南没有什么可贵的东西堪以相赠,唯有先春而至为报春讯的梅花是最适当的,因而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大概人陆凯赠诗开始,“一枝春”就成为梅花及赠别的代称了.可见影响的深远.唐宋以下历代诗人都有类似的吟咏,刘克庄写道:“轻烟小雪孤行路,折滕梅花寄一枝”,是袭取了陆凯的意境;高启写道:“无限春愁在一枝”,是套用了陆凯诗以寄托感情.后来连唱曲的词牌也取了《一枝春》的曲名.《武林旧事》就曾记有一段故事:“除夕,小儿女终夕嬉戏不寐,谓之守岁,守岁之词虽多,极难其选,独杨守齐《一枝春》最为近世所称.”可见一首小诗也有传世的艺术魅力.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曾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