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闵行区二模)小马和小陆两位同学为了验证串联电路的某一规律,用学生电源、电压表、电键、若干阻值不同的电阻、若干
1个回答

解题思路:(1)根据电路图可以看出,电阻R1和R2串联,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的是电源电压、R1两端的电压和R2两端的电压值,他们是在做验证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值超出了电压表的量程,说明电压表选择的是小量程.

(3)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U=U1+U2

(4)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二是减小实验的偶然性,来寻求物理规律.

(5)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

U

1

U

2

R

1

R

2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就必须求出两次电压的比值,再求出电阻的比值,看两次的比值是否相等或近似相等即可.

(1)根据电路图可以看出,电阻R1和R2串联,电压表V测量的是电源电压U,电压表V1测量的是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电压表V2测量的是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的都是电压值,他们是在做验证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

(2)图(b)所示的情况是,超出了电压表的量程,原因是电压表选了小量程.

(3)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第一次:U1+U2=1.2V+2.3V=3.5V;U=3.5V

第二次:U1+U2=1.6V+3.5V=5.1V;U=5V

第三次:U1+U2=2.5V+5.0V=7.5V;U=7.5V

由此可以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

(4)本实验中改变三次电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5)要想验证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即利用表一中的数据计算

U1

U2的比值,再计算

R1

R2的比值,看两次的比值是否相等或近似相等.为了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再利用表二中的数据计算

U1

U3的比值,计算

R1

R3的比值,进行比较,看两次的比值是否相等或近似相等.如果相等则猜想正确.否则,不正确.

故答案为:(1)电压;(2)电压表选了小量程;(3)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

(4)多测几次,寻找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5)计算串联电阻的比值,再计算每次实验的V1和V2示数的比值,比值相等或近似相等,则他们的猜测正确.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内容较多.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二是减小实验的偶然性,来寻求物理规律.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