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1.古代原子学说到道尔顿原子模型到汤姆生原子模型到玻尔原子模型到电子云模型2.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3.近现代对物质结构认识的发展4.元素周期率和元素周期表的创
最佳答案: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带正电荷,体积很小,质量很大;核外电子:带负电荷,高速围绕核旋转.
最佳答案: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2)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
最佳答案:用点的密度表示电子在核附近区域出现概率的图形请1、电子受原子核中质子的吸引,围绕着原子核不人们看到的径迹不是电子真正轨道,是水滴串形成的
最佳答案:卢瑟福
最佳答案:时间 模型类型 内容1808年 道尔顿模型 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小球1879年 汤姆生模型 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不满浆果的松糕”1
最佳答案:原子核的体积约为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半径约为原子的十万分之一).打个比方,原子相当于足球场那么大,而原子核则只有一只蚂蚁那么大.参考资料:高中化学第一册
最佳答案:卢瑟福在次年(1911)发表了他的这个新模型.在他描述的原子图象中,有一个占据了绝大部分质量的“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而在这原子核的四周,带负电的电子则沿着特定
最佳答案:貌似原子结构有四种模型额~第一种:道尔顿模型,认为原子是密不可分的;第二种,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空间结构中均匀分布着电荷;第三种,卢瑟福模型(枣糕模型),认为原
最佳答案:答: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又称“有核原子模型”、“原子太阳系模型”、“原子行星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
最佳答案:波尔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http://210.77.218.4:6602/gzwl/gzwl19.htm
最佳答案:答: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又称“有核原子模型”、“原子太阳系模型”、“原子行星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
最佳答案:缺陷是电子是高速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电子是有轨道的,西瓜原子结构模型根本表现不出来这些内容.
最佳答案:它无法正确的解释光谱的不连续性与经典的力学理论矛盾如果它放出光子即会消耗能量那么电子将会落到原子核上显然不可能
最佳答案:同点:原子核大,电子小;太阳大,行星小.异点:1、行星按轨道运行,电子则是以“几率波”形式出现.2、太阳与行星靠引力作用;核与电子是靠的弱作用.3、核带正电而电
最佳答案:核外电子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最佳答案: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一个阶段.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
最佳答案: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卢瑟福还在曼彻斯特大学做放射能实验时,原子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好像是"葡萄干布丁",大量正电荷聚集的糊状物质,中间包含着电子微粒.但是
最佳答案:汤姆生:Plum Pudding 模型卢瑟福:Nucleus 模型波尔:Planetary 原子结构模型:
最佳答案:α粒子轰击Au箔,在金箔的周围以R为半径做一个圆形轨道,装上可以绕以金箔为圆心滑动的望远镜,物镜上涂上ZnS薄层【α粒子碰撞到ZnS上会有荧光】,会在α粒子入射